
对诗亭
所属分类: 景点介绍
产品详情
明朝的时候,白羊峪村出了位神童,叫龚佳。七岁就诗词歌赋无所不精。有一天,龚佳在山上放羊时,看到有4个操着南方口音的外地人站在这里观景。龚佳主动上前打招呼,才知道他们都来自江南,喜欢游历,爱好诗词。龚佳给他们热情地介绍了白羊关情况,他们却不以为然,认为白羊峪和南方的山水相差甚远,不能相提并论。小龚佳不服气,决定以诗会友,比个高低。大伙儿一听,倒是来了兴致。他们席地而坐,摆开阵势,出上句,让小龚佳对下句。
第一首:
绿水青山吴楚间,北国秀丽胜江南
苏杭美景天堂少,燕赵豪情世上罕
山岭坍塌城入地,江河泄漏底朝天
玩诗始得交诸友,找脸再来羊谷关
第二首:
江南才子赛牛毛,欲拜圣贤须北朝
白藕红莲尘不染,黄金绿锦志难摇
游山玩水天何小,作赋吟诗兴自高
幸会诸公深恨晚,敬希教诲莫辞劳
大伙儿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毛孩功底颇深,从心里非常佩服,小龚佳也用自己的才华赢得了大家对白羊峪的刮目相看。
相传明代修建白羊关长城时,所用的城砖需要用人工往上背,很多背砖的民夫都被活活累死了。一个山上放羊的老汉看到后,就解下裤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山羊一溜小跑就送到了工地上。守备大人见状后,即刻下令采用这种办法运输城砖,山羊驮砖不仅加快了长城的修建速度,也拯救了无数民夫的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和感谢山中的白羊,特意在白羊经常出没的地方修建了这座裕羊亭。
白羊河自北向南,穿过白羊峪村,每当夏季河水暴涨,隔断了白羊峪村与东岸的联系。游人欲登东山长城,观光赏景十分不便。为方便游人和村民登山,1998年,村委会在白羊河上修建了一座铁索吊桥。游人登山需越过吊桥,走在桥上仰视高山、长城,心旷神恰;俯视清澈见底的白羊河水,游鱼住来与游人相乐。优哉游哉,好不快活!故人们以可延年之意为其命名:延年桥。
每当夏秋两季时,不论晴天或阴天,白羊峪西山总有一条粗过三五丈的雾带,从口外的西山腰穿过关口向西南方向慢慢飘行不散。这条雾带,似下凡的仙女裙带在山间飘行。当地村民把此雾带视为晴雨表,可根据这条雾带的变化预测降雨,准确率奇高,只要雾带从西山过来,往南一刮,刮到西南的石梯子沟水库消失,那准要下雨,故将此雾称为“灵雾”。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出巡到白羊峪时,在村头偶然看见一个美貌的村妇在压碾。久居深宫大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乾隆帝对这再普通不过的农家活感到非常的新奇,于是他停下脚步,在一旁仔细观看起来。只见这村妇虽然穿着粗布衣裳,却眉清目秀、身段婀娜。乾隆帝被这位女子的美貌和勤劳贤淑所感动,突然灵光乍现、诗兴大发,作下《观碾诗》一首传为千古美谈。“登古道、游白羊,见一美娘碾黄粮,玉腕杆头抱,金莲裙下忙,轻笤扫,慢簸扬,几度停足整容妆,汗流满面花含露,糠扑峨眉柳带霜,勤而俭,贤而良,始信淑女出山庄”。